經開區、高新園(鄒區鎮)、各街道,區各辦局、直屬單位:
《健康鐘樓行動實施方案》已經區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常州市鐘樓區人民政府
2022年5月19日
(此件公開發布)
健康鐘樓行動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國發〔2019〕13號)《省政府關于印發落實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健康江蘇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蘇政發〔2020〕12號)《市政府關于印發健康常州行動實施方案的通知》(常政發〔2020〕147號)精神,加快推進健康鐘樓建設,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要求,現結合我區實際,制定以下實施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貫徹新時代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全面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加快實施《“健康常州2030”規劃綱要》,推動從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到2022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顯著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普及程度顯著提升,重點人群健康狀況顯著改善,全民醫保制度顯著完善。到2030年,全民健康素養水平全面提升,健康生活方式全面普及,居民主要健康影響因素得到全面控制,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全面下降,人人享有高質量的健康服務和高水平的健康保障,健康預期壽命顯著提高,居民主要健康指標位居全省前列,優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平。
二、主要任務
(一)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1.健康知識普及行動。倡導公民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養成健康生活方式,自覺維護和促進自身及家庭成員的健康。充分利用各類媒體傳播健康知識。有效激勵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積極開展健康促進與教育,主動提供健康科普服務。到2022年和2030年,全區居民健康素養水平分別不低于32%和35%。
2.合理膳食行動。針對一般人群、特定人群和家庭,加強有針對性地營養和膳食指導,促進減鹽、減油、減糖。加強營養健康科普宣教,廣泛宣傳倡導實行分餐制、使用公勺公筷和拒食野味,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膳食習慣??刂七^量飲酒,減少酗酒。到2022年和2030年,成人肥胖增長率持續減緩,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保持低于3%。
3.控煙行動。開展控煙宣傳,禁止向未成年人銷售煙草制品。發揮領導干部、醫務人員和教師的控煙引領作用,把各級黨政機關建設成無煙機關,促進無煙醫院、無煙學校建設。推進室內公共場所全面禁煙,強化控煙監督執法。到2022年和2030年,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分別不低于30%和80%,全區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分別低于22%和20%。
4.心理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心理健康人才培養,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與促進,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養。引導居民正確認識抑郁和焦慮癥狀,掌握自我心理調適方法,關注家庭成員心理狀況。推動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服務,加強心理危機干預和心理援助,逐步擴大心理健康服務覆蓋面。到2022年和2030年,全區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提升到20%和30%。
(二)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5.全民健身行動。高標準建設體育公園、健身步道、社區健身中心、戶外健身營地等全民健身設施,推動“10分鐘體育健身圈”向城鄉一體化發展。普及科學健身知識,倡導群眾養成健身運動習慣。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分別不低于3平方米和3.2平方米,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不少于96%,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分別不少于43%和46%。
(三)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6.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行動。加強醫療機構和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建設,促進??坡撁私ㄔO發展。加快建立分級診療制度,完善區域型和緊密型醫聯體建設。構建預防-治療-康復-護理服務鏈,創新醫療衛生服務供給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持續完善,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7.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行動。推進鐘樓區公共衛生中心建設,加強高端裝備配置和關鍵技術儲備。加快落實中央、省、市有關疾病預防控制機構人員編制標準,力爭3年內疾控人員數量達到相應配置標準。強化鐘樓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置、病原檢測、健康大數據分析利用、應用性技術應用等能力,完善傳染病疫情、不明原因疾病、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監測報告網絡,多種途徑開展疾病預防控制人員培訓和交流學習,到2022年和2030年,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持續完善,疾病預防控制能力持續提升。
8.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普及心腦血管疾病預防知識,對高危人群和患者開展生活方式指導。全面實施35歲以上人群首診測血壓,加強高血壓、高血糖、血脂異常的監測評估和規范管理。建設區心腦血管疾病防治中心,加強二級胸痛、卒中中心建設,提高院前急救、靜脈溶栓、動脈取栓等應急處置能力。到2022年和2030年,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分別下降到209.7/10萬以下和190.7/10萬以下。
9.癌癥防治行動。組織防癌抗癌科普宣傳,推進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推廣應用常見癌癥診療規范和臨床路徑,降低癌癥發病率和死亡率。強化癌癥患者康復管理,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加強區癌癥中心建設,打造重點癌癥多學科聯合診療平臺,健全死因監測和腫瘤登記報告制度。到2022年和2030年,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分別不低于43.3%和46.6%。
10.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行動。探索高危人群首診測量肺功能,將肺功能檢查納入40歲及以上人群常規體檢。為慢阻肺高危人群和患者提供篩查干預、診斷、治療、隨訪管理、功能康復等全程防治管理服務,提高慢阻肺的早診早治率和規范管理率。建設區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防治中心。到2022年和2030年,70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下降到7.5/10萬以下和7.0/10萬以下。
11.糖尿病防治行動。落實對糖尿病患者和高危人群的健康管理,提供規范的健康管理服務。建設區糖尿病防治中心,健全糖尿病防治服務體系,推進糖尿病防、治、管整體融合發展。落實糖尿病分級診療服務技術規范,促進基層糖尿病及并發癥篩查標準化和診療規范化。到2022年和2030年,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分別達到70%以上和75%以上。
12.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引導居民提高自我防范意識,宣傳疫苗對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倡導高危人群在流感流行季節前接種流感疫苗,新增1-2種疫苗納入地方免疫規劃。加強新冠肺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結核病等重大傳染病防控,努力控制和降低傳染病流行水平。加強地方病防治,鞏固全區消除血吸蟲病、瘧疾和碘缺乏病成果。到2022年和2030年,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保持在95%以上。
(四)保護重點人群健康
13.婦幼健康促進行動。針對婚前、孕前、孕產期、兒童等階段特點,實施母嬰安全行動計劃和婦幼健康保障工程,大力普及婦幼健康科學知識,完善婦幼健康服務體系,加大婦幼人才培養力度,推進婦幼健康信息系統務實應用,全面加強出生缺陷預防,提高出生缺陷綜合防治服務可及性。到2022年和2030年,嬰兒死亡率分別控制在5‰左右和4‰左右,孕產婦死亡率分別下降到8/10萬左右和6/10萬左右。
14.學生健康促進行動。加強學校健康教育,按照相關標準和要求配齊人員和設備。扎實開展兒童青少年近視綜合防控工作。持續推進健康促進學校建設。開足開齊上好體育與健康課程,積極推進體育特色學校建設,廣泛開展校園普及性體育運動,確保中小學生每天鍛煉不少于1小時。到2022年和2030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分別達到50%以上和60%以上,全區健康促進學校比例達到90%以上和95%以上,全區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力爭每年平均降低1個百分點。
15.職業健康保護行動。依法保護勞動者職業健康權利,倡導健康工作方式,大力宣傳職業健康知識,指導用人單位做好員工健康管理,建設健康企業。實現職業健康檢查不出區、職業病診斷不出市,優化職業衛生服務。不斷提升工傷保險參保覆蓋面,加強塵肺病等職業病救治保障。到2022年和2030年,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的比例保持低水平。
16.老年健康促進行動。建立完善以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為基礎,老年醫院和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為核心的老年醫療服務網絡。制定完善醫養結合政策、標準和規范,促進基本醫保與醫養結合政策配套銜接,推進落實長期護理保險制度。普及老年健康知識,落實老年人健康管理,推進安寧療護工作。加強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的銜接,構建養老、醫療、護理、康復、臨終關懷等相互銜接的醫養服務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數的比例分別不低于68%和80%;65至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有所下降;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增速下降。
17.嬰幼兒照護服務促進行動。建立完善促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政策規定、標準規范、服務供給、監督管理和支撐保障體系。堅持家庭為主,托育補充的原則,大力發展家庭托育和幼兒園向下延伸托班的照護服務模式。加強社區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與社區服務中心(站)及社區衛生、文化、體育等設施的功能銜接,發揮綜合效益。到2022年和2030年,形成布局合理、收費規范、服務標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服務水平明顯提升,服務需求得到進一步滿足。
18.殘疾人健康促進行動。全面開展殘疾預防,大力推進康復服務,努力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落實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制度,完善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補貼制度,推進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提升社區康復服務能力,充分發揮社區康復站(點)的作用,為殘疾人提供就近的專業化康復服務。探索“德康驛站”等精神障礙患者社區康復服務新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分別達到92%以上和98%以上,符合條件的殘疾人醫療康復項目按規定納入基本醫療保險支付范圍,參加工傷保險并由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認定為工傷的殘疾職工,其符合規定的醫療康復項目由工傷保險基金支付。
(五)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19.擴大中醫藥服務行動。推進全國和省、市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基層工作站建設。開展以鄉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衛生技術人員中醫藥知識與技能培訓,重點推廣中醫藥適宜技術和診療方法。推動中醫藥進機關、進校園、進社區、進鄉村、進家庭,提升居民中醫藥健康文化素養。到2022年,所有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能夠提供6類以上中醫非藥物療法,99%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到2030年,99%以上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4類以上中醫非藥物療法。
(六)健全全民醫療保障
20.全民醫療保障行動。全面建成覆蓋全民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完善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險制度,提高醫?;鸾y籌層次,穩步提高保障水平。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全面推行總額控制下以按病種付費為主的多元復合支付方式,開展按疾病診斷相關分組(DRGs)付費試點。到2022年和2030年,職工醫保和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分別穩定在80%以上和70%左右。
(七)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21.食品安全保障行動。突出“四個最嚴”要求,強化食品安全風險隱患排查,構建“從農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防線。推行標準化、清潔化農業生產,提高食用農產品質量。加快推進食品小作坊提檔升級,提升餐飲質量安全水平。守護校園食品安全,落實學校食品安全校長(園長)責任制,推進學校(含托幼機構)食堂“明廚亮灶”全覆蓋。到2022年和2030年,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穩定在98%以上。
22.藥品安全保障行動。促進醫藥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鼓勵新藥研發。綜合運用檢驗檢測、監督檢查、監測預警、風險管控、應急處置、信用監管、智慧監管等手段,凈化藥品市場環境。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持續加大藥品行政違法案件查辦力度,嚴厲打擊藥品領域違法犯罪行為。到2022年和2030年,社會公眾對藥品質量安全的滿意度明顯提升,并持續提升。
(八)促進健康環境建設
23.農村供水保障行動。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城鄉一體化供水為目標,加快農村供水老舊管網更新改造、水源地達標建設、水質監測和監管能力建設,著力構建從源頭到龍頭的城鄉供水保障工程體系、規范化管理體系。到2022年,農村供水保證率達到95%,區域供水入戶率達到99%以上;到2030年,供水保證率達到97%,實現城鄉供水“同水源、同管網、同水質、同服務”四同目標。
24.生活垃圾分類行動。廣泛開展教育引導,加強督促指導,推動生活垃圾分類習慣養成。加強科學管理,推動建立完善垃圾分類標準體系,修訂鐘樓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加強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類回收利用和處置,建立健全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處理系統。到2022年和2030年,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分別達到90%以上和98%以上。
25.健康環境促進行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大氣環境質量,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加強土壤污染防治。大力推進健康城市、健康村鎮建設,廣泛開展健康社區、健康單位等“健康細胞”建設。不斷鞏固提升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建設成果。到2022年和2030年,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分別不低于14平方米和15平方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情況明顯改善,并持續改善。
(九)促進健康產業發展
26.健身休閑產業培育行動。實施體育旅游發展行動,培育多元市場主體,打造健身休閑產業集群。推進體育消費載體建設,打造體育服務綜合體,建設體育產業基地。持續推動體育消費,鼓勵鎮、各街道發揮自身資源稟賦,打造一批影響力大、參與度高的品牌賽事。立足休閑旅游景區、養生(養老)基地、美麗鄉村,按照“文化+”“旅游+”發展模式,加快市場挖掘,將健康養生資源與產業基礎相互融合,形成多元化、特色鮮明的康養旅游產品體系。
(十)促進“智慧健康”建設
27.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行動。建設完善集成高效的區域全民健康信息平臺,加強醫療健康信息標準化和數據資源目錄建設。深入推進以電子病歷為核心的醫院信息化建設和以電子居民健康檔案為核心的區域衛生健康信息化建設,促進大數據、人工智能深化應用。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全面落實便民惠民服務舉措,構建線上線下有機結合新模式。到2022年和2030年,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個人開放率分別達到60%和80%。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區級層面由健康鐘樓行動推進委員會負責統籌推進健康鐘樓行動全局性工作,指導鎮、各街道、各相關部門加強協作,將實施健康鐘樓行動與推進健康鐘樓建設有機結合起來,全面落實各項目標、指標和工作任務。鎮、各街道、各相關部門要結合實際建立健全領導推進工作機制,逐項抓好健康鐘樓行動任務落實。區各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將健康融入各項政策,認真研究制定具體政策措施,確定年度重點工作并組織實施。
(二)動員各方參與。鼓勵個人和家庭積極參與健康鐘樓行動,落實個人健康責任,養成健康生活方式。各企事業單位特別是學校、社區(村)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自身資源,創造健康支持性環境。金融、保險等機構創新健康類產品和服務。相關行業學會、協會和群團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要充分發揮作用,指導、組織健康促進和健康科普工作。
(三)健全支撐體系。加大衛生健康財政投入力度,進一步優化資源配置,對健康鐘樓行動投入予以重點保障。加強科技支撐,圍繞影響居民健康的因素和重大疾病開展重大課題研究。加大普法執法力度,以法治保障健康鐘樓行動任務落實和目標實現。強化信息支撐,健全監測體系,提高疾病與健康監測網絡化、智能化水平,推動部門間、區域間共享健康相關信息。建立專家咨詢委員會,為推進健康鐘樓行動提供技術支撐。
(四)完善考核監測。圍繞健康鐘樓行動主要目標任務要求,由健康鐘樓行動推進委員會組織對鎮、各街道、各相關部門開展考核,并作為鎮、各街道、各相關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的重要參考。按照國家、省、市要求,依托互聯網和大數據,對健康鐘樓行動的主要指標、重點任務實施進度進行年度監測。
(五)強化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傳統媒體和互聯網、移動客戶端等新媒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健康知識宣傳,引導群眾樹立和增強健康意識,踐行健康生活方式。加強輿論引導,切實做好有關政策措施宣傳解讀工作,及時回應群眾關切,提高群眾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推進健康鐘樓行動的良好氛圍。
附件:1.健康鐘樓行動推進委員會成員
2.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考核辦法
3.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區級部門任務分解表
4.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考核指標框架(試行)
5.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監測指標(試行)
附件1
健康鐘樓行動推進委員會成員
為加強健康鐘樓行動工作的組織領導,切實推進健康鐘樓建設,區政府決定成立健康鐘樓行動推進委員會,統籌推進《健康鐘樓行動實施方案》組織實施、監測和考核相關工作。人員名單如下:
主 任:李超鯤 區委副書記、區長
副主任:胡金芳 區政府副區長、紅十字會會長(兼)
委 員:陳建中 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徐勇立 區委宣傳部副部長、區委網信辦主任
楊 偉 區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楊文娟 區教育局局長
閔志業 區科學技術局局長
周良林 區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
徐志偉 區民政局局長
陳 靜 區財政局局長
劉立標 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局長
李恒棟 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局長
李文興 區農業農村局局長
王小偉 區商務局局長、區國投中心主任
丁華芬 區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
余麗鈺 區衛生健康局局長
孫廣強 區應急管理局局長
王 俊 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
鄒國平 區殘聯理事長
楊 瑋 區婦聯主席、區民政副局長
陳 佳 區科協主席、區科技局副局長(掛職)
蔡 峰 區紅十字會常務副會長
胡 晉 鐘樓生態環境局局長
程晉平 鐘樓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局長
王夕豐 鐘樓醫保分局局長
袁 琪 鐘樓交通執法大隊大隊長
鄭樹新 區城市管理局副局長
韓 波 區衛生健康局副局長、區疾控中心主任
吳志明 區總工會副主席
胡天元 團區委副書記、區行政審批局副局長(掛職)
黃運顯 鐘樓公安分局黨委副書記、政委
健康鐘樓行動推進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衛健局,承擔推進委員會的日常工作。辦公室主任由區衛生健康局局長余麗鈺兼任。
附件2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考核辦法
為深入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全面落實《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健康江蘇2030”規劃綱要》《“健康常州2030”規劃綱要》,加快推進健康鐘樓建設,保障健康常州行動在我區有效實施,根據市政府印發的《推進健康常州行動考核辦法》,結合我區實際,制定本辦法。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考核工作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和結果導向,遵循“科學嚴謹、客觀公正、突出重點、實事求是、注重實效、獎罰分明”的原則。
考核采用定性定量相結合、以定量為主的方法。已納入鐘樓高質量發展監測評價考核的相關指標,其結果可直接作為健康鐘樓行動考核依據。
二、考核主體
考核工作由健康鐘樓行動推進委員會統籌領導,推進委員會辦公室(設在區衛健局,以下簡稱區健康辦)負責會同區有關部門具體組織實施。
考核對象為經開區、高新園(鄒區鎮)、各街道,區各辦局、直屬單位。
三、考核內容
考核內容主要包括健康鐘樓建設主要指標完成情況、健康鐘樓行動進展情況與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考核指標框架詳見附件,具體指標要求及評分細則由區健康辦會同區有關部門調整。
區健康辦根據鎮、各街道、各相關部門考核結果,提出優秀名單,報健康鐘樓推進委員會審定。
四、結果運用
考核結果經健康鐘樓行動推進委員會審定后予以通報,作為各鎮、各相關部門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綜合考核評價、干部獎懲使用的重要參考,并納入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任期目標。
考核結果為優秀的鎮、街道、部門,予以通報表揚??己私Y果不合格的鎮、街道或部門,予以通報批評,并對其黨政負責人進行約談。
發現有弄虛作假行為的,按考核不合格論處,并予以通報批評;發現有違法違規行為的,依法依紀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五、考核管理
區健康辦以及參與考核的區有關部門應當嚴格執行工作紀律,堅持原則,實事求是,堅持科學考核,注意方式方法,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增加基層負擔,確??己斯ぷ骺陀^公正、有序開展。
區健康辦應當依據考核指標和本辦法,結合年度重點工作和主要目標要求,明確具體的考核內容、分值權重和評分細則,并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3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區級部門任務分解表
序號
主要任務
重點專項行動
責任部門
1
提升全民健康素養
◆1.健康知識普及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人社局、區文體旅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區科協、區紅十字會、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合理膳食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文明辦、區教育局、區工信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市場監管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控煙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區愛衛辦牽頭,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工信局、區財政局、區文體旅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區總工會、鐘樓公安分局、鐘樓醫保分局、鐘樓交通執法大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心理健康促進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區文體旅局、區殘聯、鐘樓公安分局、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
提高全民身體素質
◆5.全民健身行動
區文體旅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住建局、區衛生健康局、區總工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3
預防控制重大疾病
★6.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委編辦、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心腦血管疾病防治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區科協、區紅十字會、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癌癥防治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科技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總工會、區科協、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慢性呼吸系統疾病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區科協、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1.糖尿病防治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科技局、區財政局、區文體旅局、區科協、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2.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委宣傳部、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工信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文體旅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區紅十字會、鐘樓公安分局、鐘樓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鐘樓醫保分局、鐘樓交通執法大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4
保護重點人群健康
◆13.婦幼健康促進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區住建局、區文體旅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應急管理局、區總工會、團區委、區婦聯、區殘聯、鐘樓公安分局、鐘樓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4.學生健康促進行動
區教育局牽頭,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文體旅局、區衛生健康局、區市場監管局、團區委、區紅十字會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5.職業健康保護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工信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區市場監管局、區總工會、區婦聯、區科協、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6.老年健康促進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區民政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人社局、區住建局、區文體旅局、區科協、鐘樓醫保分局、鐘樓交通執法大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7.嬰幼兒照護服務促進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住建局、區市場監管局、區行政審批局、鐘樓公安分局、鐘樓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8.殘疾人健康促進行動
區殘聯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人社局、區衛生健康局、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5
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19.擴大中醫藥服務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工信局、區財政局、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6
健全全民醫療保障
★20.全民醫療保障行動
鐘樓醫保分局牽頭,區民政局、區財政局、區衛生健康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7
保障食品藥品安全
★21.食品安全保障行動
區市場監管局牽頭,區教育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衛生健康局、鐘樓公安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2.藥品安全保障行動
區市場監管局牽頭,區工信局、區衛生健康局、鐘樓公安分局、鐘樓醫保分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8
促進健康環境建設
★23.農村供水保障行動
區農業農村局牽頭,區發改局、區財政局、區生態環境局、區住建局、區衛生健康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4.生活垃圾分類行動
區城管局牽頭,區文明辦、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生態環境局、區住建局、區商務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機關事務管理中心、團區委、區婦聯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25.健康環境促進行動
區生態環境局、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發改局、區教育局、區科技局、區工信局、區民政局、區住建局、區城管局、區農業農村局、區文體旅局、區市場監管局、區應急管理局、區科協、鐘樓自然資源和規劃分局、鐘樓交通執法大隊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9
促進健康產業發展
★26.健身休閑產業培育行動
區文體旅局牽頭,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農業農村局、區衛生健康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10
促進“智慧健康”建設
★27.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行動
區衛生健康局牽頭,區政府辦(大數據管理局)、區發改局、區工信局、區財政局等按職責分工負責
注:◆為健康中國行動15個專項行動、★為健康江蘇建設增加的10個專項行動,●為健康常州行動增加的2個專項行動。
附件4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考核指標框架(試行)
指 標
基期水平
2022年
全區目標值
2030年
提供部門
◆人均預期壽命(歲)
82.72
83左右
83以上
衛生健康局
◆嬰兒死亡率(‰)
4.83
5左右
4左右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5.63
<8
<6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0
8左右
6左右
◆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
95.9
≥96
文體旅局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30.1
≥32
≥35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41
≥43
≥46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平方米)
2.99
≥3
≥3.2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1.87
≥2
●每萬常住人口疾控人員數(人)
1.19
≥1.2
≥1.65
11
◆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
28左右
27左右
25左右
12
◆重大慢性病過早死亡率(%)
8.69
<8.6
≤8.5
13
◆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
71.6
≥73
≥75
14
◆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
70
≥70
15
◆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96
16
◆產前篩查率(%)
97.88
≥92
≥95
17
◆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
99.76
≥98
18
◆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覆蓋率(%)
100
19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
51.85
≥50
≥60
教育局
20
★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
60
每年平均降低1個百分點
新發近視率明顯降低
21
◆符合要求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課率(%)
22
◆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小時)
≥1
23
◆寄宿制中小學?;?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
28
≥90
24
◆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
75
≥80
25
★健康促進學校覆蓋率(%)
85
26
◆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比例(%)
保持低水平
27
◆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
——
★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
77.06
≥68
民政局
29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村衛生室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
100,
99
≥99
30
★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
85.89
72.24
≥80,
70左右
醫保分局
31
★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
98.94
市場監管局
32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75.2
持續改善
生態環境局
33
★地表水國考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
34
★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
35
★區域供水入戶率(%)
農業農村局
36
★垃圾集中分類處理率(%)
92.36
城管局
37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
14.15
≥14
≥15
注:◆為健康中國行動考核指標,★為健康江蘇建設專項行動增加的考核指標,●為健康常州行動增加的考核指標。
附件5
推進健康鐘樓行動監測指標(試行)
領域
指標
常州市目標值
鐘樓區目標值
目標值
健康知識普及行動
居民健康素養水平(%)
個人定期記錄身心健康狀況
個人了解掌握基本中醫藥健康知識
居民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識和技能
醫務人員掌握與崗位相適應的健康科普知識,并在診療過程主動提供健康指導。
建立并完善健康科普專家庫和資源庫
實現
建立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開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進的績效考核機制
鼓勵開展群眾性應急救護培訓,取得培訓證書的居民比例(%)
≥10.5
≥12
合理膳食行動
成人肥胖增長率(%)
持續減緩
居民營養健康知識知曉率(%)
比2019年提高10%
比2022年提高10%
孕婦貧血率(%)
10.11
<14
<10
5歲以下兒童生長遲緩率(%)
0.44
<3
0.36
人均每日食鹽攝入量(g)
≤5
成人人均每日食用油攝入量(g)
25~30
人均每日添加糖攝入量(g)
≤25
蔬菜和水果每日攝入量(g)
≥500
每日攝入食物種類(種)
成年人維持健康體重
BMI在正常范圍內的比例大于60%
18.5≤BMI<24
每萬人營養指導員(名)
控煙行動
15歲以上人群吸煙率(%)
21.9
<22
<20
全面無煙法規保護的人口比例(%)
≥30
個人戒煙越早越好,什么時候都不晚。創建無煙家庭,保護家人免受二手煙危害
領導干部、醫務人員和教師發揮在控煙方面的引領作用
鼓勵企業、單位出臺室內全面無煙政策,為員工營造無煙工作環境,為吸煙員工戒煙提供必要的幫助
建設成無煙黨政機關
基本實現
持續保持
心理健康促進行動
居民心理健康素養水平(%)
≥20
失眠現患率(%)
上升趨勢減緩
焦慮障礙患病率(%)
抑郁癥患病率(%)
成人每日平均睡眠時間(小時)
7~8
鼓勵個人正確認識抑郁和焦慮癥狀,掌握基本的情緒管理、壓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調適方法
各類臨床醫務人員主動掌握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應用于臨床診療活動中
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名/10萬人)
3.3
4.5
全民健身行動
城鄉居民達到《國民體質測定標準》合格以上的人數比例(%)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
40
機關、企事業單位積極開展工間操
鼓勵個人至少有1項運動愛好或掌握一項傳統運動項目,參加至少1個健身組織,每天進行中等強度運動至少半小時
38
鼓勵醫療機構提供運動促進健康的指導服務,鼓勵引導社會體育指導員在健身場所等地方為群眾提供科學健身指導服務,提高健身效果,預防運動損傷
39
鼓勵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更多更好地提供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服務,符合條件的企事業單位體育場地設施全部向社會開放
城市慢跑步行道綠道的人均長度(m/萬人)
1600
2100
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人)
4.33
≥4.4
≥4.5
42
農村行政村體育設施覆蓋率(%)
43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平方米)
≥3.0
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優化行動
44
每千常住人口執業(助理)醫師數(人)
2.97
≥3.5
45
每千常住人口注冊護士數(人)
3.47
≥5
46
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率(1/10萬)
242.81
≤209.7
≤190.7
47
總體癌癥5年生存率(%)
45.63
≥43.3
≥46.6
48
70歲及以下人群慢性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1/10萬)
4.77
≤7.5
≤7.0
49
30~70歲人群因心腦血管疾病、癌癥、慢性呼吸系統疾病和糖尿病導致的過早死亡率(%)
9.3
<9
50
人群健康體檢率(%)
持續提高
51
每萬人口擁有公共衛生人員數(人)
5.52
≥8.3
≥1.25
≥1.35
提升行動
疾病預防控制體系
●52
每萬常住人口疾控人員數(人)
2022年達到1.2以上,2030年達到1.65以上。
●53
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公共衛生中心)項目建設
2022年區公共衛生中心投入使用。
●54
疾控機構實驗室能力建設
2030年前全面提升實驗室檢測能力。
●55
醫療機構發熱門診建設
2022年完成建設。2030年前持續提升。
慢性病防治行動
56
18歲及以上成人定期自我監測血壓,血壓正常高值人群和其他高危人群經常測量血壓
57
40歲以下血脂正常人群每2~5年檢測1次血脂,40歲及以上人群至少每年檢測1次血脂,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每6個月檢測1次血脂
58
基本實現40歲及以上人群每年至少檢測1次空腹血糖,糖尿病前期人群每6個月檢測1次空腹或餐后2小時血糖
59
基本實現癌癥高危人群定期參加防癌體檢
40歲及以上人群或慢性呼吸系統疾病高危人群每年檢查肺功能1次
61
30歲及以上居民高血壓知曉率(%)
≥55
≥65
62
高血壓患者規范管理率(%)
72.4
63
高血壓治療率(%)
64
高血壓控制率(%)
65
靜脈溶栓技術開展情況
所有二級及以上醫院卒中中心均開展
66
35歲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檢測率(%)
≥27
67
18歲及以上居民糖尿病知曉率(%)
68
糖尿病患者規范管理率(%)
72.93
69
糖尿病治療率(%)
糖尿病控制率(%)
71
癌癥防治核心知識知曉率(%)
72
高發地區重點癌癥早診率(%)
持續
提高
73
40歲及以上居民慢阻肺知曉率(%)
傳染病及地方病防控行動
74
艾滋病全人群感染率(%)
<0.08
<0.15
5歲以下兒童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流行率(%)
<1
<0.5
76
肺結核發病率(1/10萬)
<30
有效
控制
77
瘧疾本地感染病例數(例)
消除
78
血吸蟲病防治
79
提倡負責任和安全的性行為,鼓勵使用安全套
80
咳嗽、打噴嚏時用胳膊或紙巾掩口鼻,正確、文明吐痰
●81
拒食野味,倡導分餐制和使用公勺公筷
●82
勤洗手,多通風,科學佩戴口罩
83
充分認識疫苗對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積極接種疫苗
84
以鄉(鎮、街道)為單位適齡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
99.2
婦幼健康促進行動
嬰兒死亡率(‰)
3.19
86
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
4.8
87
孕產婦死亡率(1/10萬)
9.48
88
5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涉農區)婦幼保健院建成率(%)
33.33
89
主動學習掌握出生缺陷防治和兒童早期發展知識
90
主動接受婚前醫學檢查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
91
倡導0~6個月嬰兒純母乳喂養,為6個月以上嬰兒適時合理添加輔食
92
產前篩查率(%)
93.69
93
新生兒遺傳代謝性疾病篩查率(%)
99.73
94
新生兒聽力篩查率(%)
99.69
98.75
95
農村適齡婦女宮頸癌和乳腺癌篩查覆蓋率(%)
學生健康促進行動
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達標優良率(%)
97
兒童青少年總體近視率(%)
以上
新發近視率明顯下降
98
中小學生每天在校外接觸自然光時間1小時以上
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時間分別不少于10、9、8個小時
中小學生非學習目的使用電子屏幕產品單次不宜超過15分鐘,每天累計不宜超過1小時
101
學校鼓勵引導學生達到《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良好及以上水平
102
符合要求的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開課率(%)
103
中小學生每天校內體育活動時間(小時)
104
學校眼保健操普及率(%)
接近100
105
寄宿制中小學?;?00名學生以上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600名學生以下的非寄宿制中小學校配備專兼職保健教師或衛生專業技術人員的比例(%)
106
配備專兼職心理健康工作人員的中小學校比例(%)
107
健康促進學校覆蓋率(%)
職業健康保護行動
108
工傷保險參保人數(億人)
0.014
穩步提升
實現工傷保險法定人群參保全覆蓋
0.0018
109
接塵工齡不足5年的勞動者新發塵肺病報告例數占年度報告總例數比例(%)
16.67
明顯下降
下降
110
重點行業勞動者對本崗位主要危害及防護知識知曉率(%)
111
鼓勵各用人單位做好員工健康管理、評選“健康達人”,國家機關、學校、醫療衛生機構、國有企業等用人單位應支持員工率先樹立健康形象,并給予獎勵
112
對從事長時間、高強度重復用力、快速移動等作業方式以及視屏作業的人員,采取推廣先進工藝技術、調整作息時間等措施,預防和控制過度疲勞和工作相關肌肉骨骼系統疾病的發生
113
采取綜合措施降低或消除工作壓力
114
轄區職業健康檢查服務覆蓋率(%)
老年健康促進行動
115
65~74歲老年人失能發生率(%)
有所下降
116
65歲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癡呆患病率(%)
增速下降
117
老年健康核心信息知曉率(%)
不斷提高
118
提倡老年人參加定期體檢,經常監測呼吸、脈搏、血壓、大小便情況,接受家庭醫生團隊的健康指導
119
鼓勵和支持老年大學、老年活動中心、基層老年協會、有資質的社會組織等為老年人組織開展健康活動
120
鼓勵和支持社會力量參與、興辦居家養老服務機構
121
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設老年醫學科比例(%)
122
養老機構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比例(%)
改善
123
護理型床位數占養老機構床位數比例(%)
促進行動
嬰幼兒照護服務
●124
制定出臺《鐘樓區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實施方案》、貫徹落實《常州市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機構設置標準和管理規范(試行)》
●125
2022年,每千人擁有托位數達3.5個,建成省普惠機構1家,省示范機構1家。健康家庭-科學育兒進社區不少于15場。
●126
探索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模式。2030年,全區形成布局合理、收費規范、服務標準、覆蓋城鄉的嬰幼兒照護服務體系。
殘疾人健康
127
殘疾人基本康復服務率(%)
99.68
擴大中醫藥服務行動
128
二級以上中醫綜合醫院設置治未病科室比例(%)
129
三級中醫醫院設置康復科比例(%)
130
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村衛生室提供中醫非藥物療法的比例(%)
完善行動
全民醫保制度
131
職工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
132
居民醫保政策范圍內住院醫療費用基金支付比例(%)
保障行動
食品安全
133
食品安全評價性抽檢合格率(%)
98.12
藥品安全
134
藥品質量安全滿意度
明顯提升
持續提升
農村供水
135
農村供水保證率(%)
≥97
136
區域供水入戶率(%)
分類行動
生活垃圾
137
垃圾分類集中處理率(%)
87.92
(2019年)
健康環境促進行動
138
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
139
地表水國考斷面達到或優于Ⅲ類比例(%)
140
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平方米)
12.19
141
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普及率(%)
99.86
≥99%
142
居民飲用水水質達標情況
143
居民環境與健康素養水平(%)
≥25
144
積極實施垃圾分類并及時清理,將固體廢棄物主動投放到相應的回收地點及設施中
145
防治室內空氣污染,提倡簡約綠色裝飾,做好室內油煙排風,提高家居環境水平
146
學校、醫院、車站、大型商場、電影院等人員密集的地方應定期開展火災、地震等自然災害及突發事件的應急演練
147
提高自身健康防護意識和能力,學會識別常見的危險標識、化學品安全標簽及環境保護圖形標志
健康服務行動
互聯網醫療
148
電子健康檔案向居民個人開放率(%)
33.00
健康水平
149
人均預期壽命(歲)
82左右
82.9
150
人均健康預期壽命(歲)
顯著